一、骨的分类
成人有块骨,按部位分为中轴骨(颅骨和躯干骨)和附肢骨(四肢骨);按发生分为膜化骨和软骨化骨;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长骨和短骨分布于肢体,扁骨和不规则骨分布于中轴和肢带。
1.长骨呈长管状,分一体两端。体(骨干)内有空腔称髓腔,容纳骨髓;体表面有血管出入的孔,称滋养孔。两端膨大称骺,其上有一光滑的关节面,与相邻关节面构成关节。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保留一骺线。
2.短骨呈立方体状,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
3.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
位于在某些肌腱内的扁圆形小骨称籽骨,如髌骨和第一跖骨头下的籽骨。
二、骨的构造
1.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配布于骨表面,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骨松质配布于骨内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构成,其排列方式与骨所承受压力和张力的方向一致,能承受较大的重量。
颅盖骨表层为骨密质,分别称外板和内板;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薄而松脆,颅骨骨折多见于内板;内板与外板之间的骨松质称板障,内有板障静脉经过。
2.骨膜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外,都覆盖有骨膜(骨外膜)。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旧骨质的功能,使骨不断增粗;幼年功能非常活跃,直接参与骨的生成;成年转为静止状态,骨折时骨膜又重新恢复功能,参与骨折端的修复愈合。如骨膜剥离太多或损伤过大,则骨折愈合困难。
衬在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膜称骨内膜,是菲薄的结缔组织,也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有造骨和破骨的功能。
3.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呈红色,称红骨髓,有造血功能;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黄骨髓,无造血功能。在慢性失血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部分造血功能。成人的红骨髓仅存在于骨松质内,临床常选胸骨、髂后上嵴等处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诊断血液病。
4.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长骨的动脉有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骺动脉和骨膜动脉。滋养动脉是长骨的主要动脉,经骨干的滋养孔进入骨髓腔,分升支和降支达两端,分支分布到骨干骨密质的内层、骨髓和干骺端,在成人可与干骺端动脉及骺动脉的分支吻合。干骺端动脉和骺动脉均发自邻近动脉,从骺软骨附近穿入骨质。上述各动脉均有同名静脉伴行。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动脉来自骨膜动脉或滋养动脉。骨的淋巴管是否存在尚有争论,骨膜的淋巴管很丰富。
骨的神经伴滋养血管进入骨内,内脏感觉纤维较多,分布到血管壁;躯体感觉纤维多分布于骨膜,对张力或撕扯刺激较为敏感,骨脓肿和骨折常引起剧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