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
------我与花木的故事
从小喜欢花,可能出于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
小时候,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没有条件养花。看到的花朵常常是村庄里的树木开的花。三四月间芬芳馥郁的紫色梧桐花,洁白晶莹的洋槐花,白中透绿而又能吃的榆钱(榆树的花),都能让我驻足好久。
我记得家里在南墙根曾种过洋姜,夏天时开的花洁白耀眼,也很好看。
春天的时候,家里种植的桃树和杏树竞相开花,那满树粉红和芳香,不能说倾国倾城,也招引蜂蝶,闻香而至,这也成为我常常驻足流连的地方!
而地里种的马铃薯开的花,无论是白的还是紫的,都特别惹眼。而红薯花刚和紫色牵牛花颇为相近,夏天的时候,也能给枯燥的暑假生活带来一点别样风情。
夏天的时候,村庄的两个池塘里的莲藕也已成了气候。那刚刚妖娆盛开的莲花,或单瓣,或重瓣、复瓣,以洁白晶莹、亭亭玉立的白莲花居多,被风轻轻吹动,那轻轻摇曳着超凡脱俗的雅姿,着实迷人。碧绿莲蓬上,那金黄莲蕊所散发出的淡淡幽香,引来群群蜜蜂和蝴蝶,它们与叶叶相遮的荷叶共同构筑着一派怡人的夏日风情。除了白莲花,池塘里的红莲花,多是粉红色的,而玫瑰红的那种,格外让人垂青,莲瓣上那玫瑰红,不是均匀和全覆盖,而是顺着莲瓣,丝丝缕缕,,仔细看,就好像人的血管。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家里也开始养花。爷爷因为年龄大了,不能下地干活了,闲时间多了,就有时间在家里养花。我记得爷爷养的花有月季,夹竹桃,玉簪、文竹、紫鸢尾(扁竹)、秋海棠、玻璃海棠、韭菜莲子、半枝莲、仙人柱、桂花、菊花、迎春花、珊瑚豆等寻常花草,没有什么特别稀有品种,但即使是这样,当它们开花时,还是会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惊喜和欣赏之情。
但这种与花卉的缘分还没有到看到好看的花就买来养的程度。
最好看的当属家中庭院里养的两人畦美人蕉,当时父亲从同事那里寻来几株美人蕉植株,种在当院里,慢慢地,当美人蕉长大后那碧绿宽大的叶子和鲜红的花蕊都是我所喜爱的。
这些花虽然平常,但为我后来经常接触花卉,并且在写作中描写花卉,提供了一些直接的经验!
后来,每看到有好看的花,都要在欣赏一番后,寻问别人花名,在自己的花名册上就增加了一种,也就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而如果有意,还可以查阅一下花卉的别名,在植物学上的科属,以及生活习性,还可以了解到与此种花相关的或圆满或凄美的故事,而一些与花有关的诗词,也让人多了一些文气!
在泰安上学期间,有一次,我走在东岳大街上,忽然看到有一人拉着地排车卖花,上面有一种花,大大的花瓣,红的耀眼,特别好看,而以前又没有见过,便好奇地上前寻问,卖花的人说是虞美人花,我这才知道虞美人花长得是这么富丽堂皇。随即又联想到南唐后主的《虞美人》一词!这使我与花卉的缘分又深了一层!
而后来,我还见到了一种叫红罂粟的花卉,一开始我以为它们是一种植物,但经过比较发现,两者是两种花:虞美人的植株没有红罂粟那么高,也比较纤细,虞美人的青绿茎上有绒毛,细瘦,纤弱,而红罂粟的茎壮实且光滑。虞美人的花是瓣一般是四瓣,花瓣边缘不开裂,有时看上去就好像一朵花只有一瓣,而红罂粟,一般重瓣,花瓣的边缘开裂。
调入现单位后,被分配在总务处,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管理校园种植花木,而校园里栽种的五十多种花木就为我近距离接触花卉提供了方便,因为写作的需要,我购买了一些有关花卉名木的书籍,校园里的一些花木很多人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我通过查阅我购买的书籍,明确了学校里种植的一种名贵花卉名叫锦带(也叫海仙花),种植的连翘(金黄的花瓣是四瓣)不是迎春花(迎春花的花瓣都是六七瓣的样子),原先叫广玉兰的花卉,其实是二乔木兰(也可能是望春玉兰)。
最后学校安排我把学校所有花木名称列出名称,并写出花木的科属和花语,学校最终在每种花木上挂了名牌,为师生更进一步的观赏、了解和爱护花木提供了方便,这让我很自豪!
每一种花卉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而当你进入了这个独特世界,你就会更自觉与花卉亲近,这不仅让你增长了知识,更让你产生养花和学习养花知识的欲望,而更重要的是它让你愈来愈进入一个又一个美的世界,更加与美长相伴!
现在,我正在自觉成为一位花卉培育专家,这不仅是写作上的需要,也是灵魂深处对美的渴望的表现!
近期作品
诗歌︱商长江:那些年(组诗)
诗歌︱商长江:春天的序曲(组章)
作者简介:月之故香,本名商长江,男,年生。山东省宁阳县人。常用笔名:月之故香、麦客、柳梦含嫣、春梦如烟。年开始写作,年起至今在《山东文学》《诗神》《教师博览》《齐鲁晚报》《香溪》《文创达人》《山东教育报》《壹首诗》印度尼西亚《印华日报》《黄海文学》《山风》《事琤文艺》《语文报青春阅读》《大汶河》《鹅凰文苑》《沿海诗报》《中国青年作家报》《浩然诗歌》等一百七十余种文学纸媒发表诗文一千一百余首(篇)。作品入选多种文学和诗歌选本。历史学者、文学、数学、音乐爱好者。泰安市作协会员、宁阳县作协理事、《宁阳文学》编辑。
乡韵文学编辑部
《乡韵文学》是莘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纯文学季刊《乡韵》旗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ianxua.com/pxzz/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