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段师兄给我推荐了“听即解脱咒”,我听了几十遍以后,才发现那个咒语是徐清源老师的清唱,没有背景音乐。也许是被徐老师那好听的声音陶醉了,也许是被咒语本身慑服了,总之,是非常喜欢,而且越听越喜欢。
今天,推荐的是徐老师唱咏的六字大明咒,虽然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了南怀瑾老师教导的发音——wengmanibaimihong,但是对徐老师的wengmanibeimeihong也倍感亲切。
六字大明咒不但可以静心,还能疗愈疾病。大家不妨多听听,照这个调调唱唱试试。
〖导语〗中药,草,木,虫,石等,《神农本草经》经各家增补以后也不超过种,《本草纲目》大约种,常用的虽然不多,却很难熟记,更难妙用。
细琢磨,无论哪一种药,无非是性味归经。四性,即温凉寒热;五味,酸苦甘辛咸(淡),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还有五色可以协助判断入经,即青赤黄白黑,青色入肝经,赤色入心经,黄色入脾经,白色入肺经,黑色入肾经。
再把药物的“升浮沉降”特性考虑进去,就可以把所有的药物进行初步的大分类,这样的话,理解和记忆相对就容易些了。
自己总结很难,偷就容易多了,呵呵。
上图内涵丰富,比如脾,与胃相表里,中央土,被心火生,生肺金,克肾水,被肝木克,开窍于唇,主湿,黄色,喜甘味,思伤脾,主肌肉,季节中主长夏,位于东西南北四方之中,主运化……依次类推,读图长知识
五脏用药歌诀
心经助阳桂附与细辛,泻火黄连栀子心,龙眼熟地补心血,生地胶冬养心阴,人参五味益心气,朱砂琥珀安心神,通窍菖蒲苏合香,豁痰牛黄竹沥临,欲化瘀阻急性子,桃仁川芎与丹参。肝经羚角钩丁熄肝风,镇肝赭石与决明,龙胆芦荟泻肝火,滋养肝血首乌贞,柴胡郁金疏肝郁,柔肝止痛归芍灵,香附青皮理肝气,丹皮姜黄血瘀通。脾经脾气不足参术山,导滞枳实厚朴添,温脾干姜吴茱萸,中阳衰微姜附安,升清升麻与荷叶,清泻大黄与黄连,湿盛苍术薏苡苓,醒脾藿蔻与佩兰。肺经麻杏紫苏散风寒,清肺黄芩地骨前。葶苈白前泻肺饮,干姜细辛化寒痰,杷叶瓜蒌肃肺气,款冬紫菀润肺全,参芷五味益肺气,沙参二冬肺阴添,热痰贝母天花粉,敛肺百合银杏安。肾经助阳肉桂与附子,益火之源消阴翳,黄柏知母泻肾火,壮水之主益精液,五味蛤蚧纳肾气,壮阳起痿问肭脐,阳起石与淫羊藿,菟丝潼蒺盐巴戟,金樱锁阳固精关,枸杞熟地精血添,强筋健骨壮腰膝,鹿茸龟板补骨脂。又偷一个,包括三焦、胆、胃、大肠、小肠,存着慢慢学肝
补肝阴:山萸、枸杞子、地黄、五味子、首乌、阿胶、沙苑蒺藜、白芍。敛肝气:枣仁、乌梅、木瓜、龙骨。疏肝气:柴胡、香附、木香、佛手。破肝气:三棱、枳实、青皮。散肝风:钩藤、桑叶、菊花、薄荷。泻肝经湿热:龙胆草、连翘、土茯苓。散肝热:草决明、夏枯草、野菊花、青蒿。凉肝血:生地、赤芍、紫草、侧柏叶、白茅根、怀化、丹皮,熊胆。破肝血:桃仁、莪术、五灵脂、血竭、鳖甲、归尾、益母草。心
补心气:龙眼肉、茯神、五味子。
补心血:生地、当归、丹参、柏子仁、五味子、枣仁。
泻心热:黄连、木通、灯心、连翘、竹叶。
凉心血:犀角、生地、紫草、射干。
通心气:菖蒲、远志、安息香,顺手香。
祛心寒:桂心、元胡。
镇心怯:朱砂、珍珠、代赭石。
安神:龙齿、朱茯神。
脾
补脾:白术、大枣、山药、党参、炙草。
健脾:白寇、肉豆蔻、砂仁。
醒脾:木香、藿香、菖蒲、红豆蔻,砂仁。
温脾:干姜、附子、益智仁、草果、胡椒。
消脾气:山楂、神曲、枳壳、陈皮。
散脾湿:防风、苍术、厚朴。
燥脾湿:白术、苍术、红豆蔻、伏龙肝、川椒、陈皮、蛇床子。
渗脾湿:茯苓、芡实、扁豆、山药。
升提中气:升麻、柴胡、煨葛根。
肺
补肺阴:北沙参、麦冬、百合。
补肺气:人参、黄芪、山药。
降肺气:旋复花、杏仁、苏子、马兜铃、葶苈子。
敛肺气:五味子、乌梅、诃子、粟壳。
散肺寒:麻黄、紫苏、生姜、青葱、丁香。
清肺热:石膏、贝母、知母、黄芩、沙参、天冬、麦冬、地骨皮。
肾
滋肾阴:熟地、阿胶、龟板、女贞子、枸杞子、首乌、桑椹子、核桃肉。
温肾阳:菟丝子、巴戟、肉苁蓉、锁阳、鹿胶、狗脊、海狗肾。
补命火:附子、肉桂、仙茅、胡芦巴、淫羊霍、蛤蚧、雄蚕蛾、补骨脂。
固肾: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诃子、五味子、龙骨。
泻肾火:知母、黄柏、丹皮、生地。
泻肾湿:土茯苓、苦参、防己、木瓜。
三焦
补上虚:人参、黄芪、龙眼、桂心。
补中虚:白术、山药、炙草、大枣。
补下虚:附子、肉桂、地黄、枸杞子。
泻上火:连翘、黄芩、栀子、生地。
泻中火:石膏、石斛、青黛、龙胆草。
泻下火:黄柏、知母、丹皮。
胆
散胆热:柴胡。
泻胆火:龙胆草、青黛、大青叶。
温胆:枣仁、山萸、半夏。
镇胆:龙骨。
胃
补胃:大枣、黄芪、山药、甘草。
养胃阴:扁豆、玉竹、沙参、麦冬、石斛。
升胃气:葛根、升麻,忆草。
降胃气:枳壳、半夏、陈皮、瓜篓。
温胃:良姜、益智仁、砂仁、乌药、荜拨、丁香。
清胃热:石膏、石斛、花粉、芦根、蒲公英、贯众、大黄。
泻胃湿热:扁蓄、木瓜、茵陈。
大肠
补大肠:淫羊霍、韭菜、诃子肉、百合。
温大肠:破故子、胡椒。
清大肠热:黄柏、知母、生地、地榆、白头翁、连翘。
开大肠热结:大黄、芒硝。
开大肠寒结:巴豆霜、硫磺、川椒。
润肠燥:当归、桃仁、胡麻、冬葵子、肉苁蓉、郁李仁、蜂蜜。
涩大肠:诃子、御米壳、赤石脂、煨肉果。
小肠
宽小肠气:小茴、橘核、荔枝核。
泻小肠湿热:木通、海金。
~~~今天就到这里,吃多了消化不了~~~
~为自学中医加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ianxua.com/pxxw/6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