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萹蓄 > 萹蓄主治 > 正文 > 正文

紫砂壶里乾坤大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13 12:20:58
紫砂壶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紫砂茶具还因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会变为古玉色而倍受人们青睐。平时我们见到过各式各样的紫砂壶,但是并不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名字,今天就来科普一下,一些常见的紫砂壶器型都有哪些。

一、德钟壶

典型的传统壶型,清代邵大亨初创,德钟壶,大亨所创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宫廷之繁缛习气。

二、秦权壶

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谁最早创制了秦权壶,不得而知。但在晚清梅友竹与韵石合作,一如当年陈鸿寿与杨彭年的传奇。紫砂题铭,直追曼生,神采翻飞。“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桃源卖茶,以壶为秤。充满了想象的意境和潇洒不羁的情趣。

秦权为壶,气度泰然,刚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万千。

三、潘壶

紫砂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畬,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先世以盐贾起家,累官至两广盐运使。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紫砂壶称为。

潘仕成祖籍福建蒲田,用朱泥小壶喝茶的习惯应源于此,因而所有正宗由潘仕所设计订制的潘壶均应是朱泥小紫砂壶!一般是三款,分标为高潘、矮潘、中潘。

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为荣,当地人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

四、虚扁壶

虚扁壶又叫水扁壶、书扁壶。因发音相近,发音几乎相同,意思上,书扁更恰当,但虚扁一名用得较多,可能是给人一种虚怀若谷,逍遥自在之感。此壶式在各个时代都有名家加以临摹再创作,佳作不绝。虚扁在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之一。

虚怀若谷,逍遥自在。个性鲜明,令人玩味不尽。

五、茄段茄段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若要达到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壶面充分表现出紫砂的种种优越属性,色泽暗淡沉朴,如紫水晶深邃,如古玉温润。

欣赏茄段壶可以可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以及生活的魅力,体会到艺术的魅力!

六、美人肩

美人肩是个传统器形。由清代的老作品修改而来,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勾勒出“美人肩”的圆润,用手抚摸上去,仿佛能感受到她的温暖。

窈窕秀美的壶身,漂亮匀称的壶肩,肩项及腹,骨肉匀亭。纤细绰约的壶把和壶嘴,自然舒展,曲线优美。好似美人盈盈而动,清扬婉兮,美目盼兮。

七、上新桥

江南多水,长河上的斜拉桥、曲拱桥,村前屋后的木桥、石桥、竹桥,这些连接此岸与彼岸的形态各异的纽带,随处可见,这些江南水乡最常见的元素被用到的紫砂壶上,别有一番韵味。

此壶最初创作者是顾景舟,壶身呈扁圆形,折肩圈足,曲流环状柄,压盖式,桥型钮。此壶造型端庄、秀美、新颖脱俗,在柄的环状之上稍加改动即可安放拇指,又与壶盖钮相呼应,真可谓匠心独运、设计巧妙。盖与肩部均以凹线、阶状分割空间,自上而下视之,有一环扣一环水波荡漾之感。壶盖上的钮正像一座小桥矗立于湖水之中,上新桥壶或由此而得名。

八、笑樱壶

据说,笑樱壶起始明代,造型原是出自“婴宁一笑”的历史典故——“婴宁一笑千愁解”。仔细欣赏“笑樱壶”,其造型交融着和谐漫流的姿态,恰如“婴宁一笑”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和”的精神内质。“和”代表顺和、祥和、和气、和谐,表现的是一种舒展开阔的生活情感,这和紫砂材质朴素无华、善解人缘的气质相吻合。

九、周盘壶

曼生喜好夜读,每每捧卷至深夜,间或倦怠,品茶以缓之,闭目静思:十年寒窗无人晓,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其中艰辛唯有自己能够体味,更何况为官处世为自保有时不免强己所难……思之不免惆怅,起身信步,恰见置于小桌之罗盘,随手拨弄,见其勺柄经由其转,却始终如一,指向一方。曼生感叹,罗盘虽如铜勺,表面圆通,却坚持己见,曲直合一乃为人之道也。遂以罗盘为原型,绘壶以省之,名曰周盘,此壶圆润而不失刚劲,周盘暗蕴太极,有形而无穷,或曰大视野,宽胸怀,任凭大风大浪,我自巍然不动。

坡颈平口,平盖扁钮,泥质红润,道劲中出媚姿,纵横中见遗韵,肃然绝俗。寓意为人处世,宽容大度,能屈能伸。其境界有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诵之思之,其声愈希。拥壶自省,以净其身。相逢重大抉择,执周盘品清茶,三思而后行,方能至方至圆。

十、文旦壶

文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文旦”文字释义为:“文”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文旦壶曾一老壶铭:何必凤凰夸御茗,浣女词前落日尘,松竹开三迳,花落鸟啼水自流。亦有书记载:文旦“果之美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那么由此可知,文旦壶在这里的创意又似乎是水果柚的仿生器,文旦柚,金黄色,食之清甜甘酸,金黄色本身就是一种艳丽的颜色,而那成熟的果实清甜甘酸的滋味,就象女人的情感,含蓄而绵长。在这里,一把紫砂壶的仿生态,也充分体现了古代女性化的柔美与雅丽。现文旦、西施变化很多,每个陶手都以自己的方法在演绎而成,高矮肥瘦,自然壶名也让人有点难以分辩。

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十一、汉铎壶

汉铎,即汉朝之铎。汉铎,即汉朝之铎。《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它是器物的名称。具体地说形状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梅调鼎(—年)字友竹,号赧翁,慈溪人,长期在慈城居住。有人称赞他是清代书法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其为之作铭的汉铎壶可算是目前在紫砂历史上最据研究价值的汉铎壶了。此壶壶身由正楷“汉铎”二字,下刻行书;“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有诗日: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暗喻了梅先生自己虽终身为布衣,以卖字谋生。却是重节操的一方名士。

  铎为方彤,顶卜有一个短柄,腔内有舌,可摇击发声。舌有铜、木两种,铜舌者称金铎,木舌者称木铎。“铎”除了做为乐器以外,其作用从历史上各种古籍的记载中归纳来大概有两方面:“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一)、文事奋木铎——和平时期的文化宣传。在古代,天子为了了解民间的社会风气,人民的生活状况,每到春天会派专人到各处采集民间的诗歌,这种行为也就是现在的所说的“采风”,归纳总结后报告给朝廷加以考察。同时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也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这里铎的木舌可比作教师的教化之舌。

  (二)、武事奋金铎——战争时期的司令工具。古时的军事长官曾挥舞旗帜召集村民,在田野练习布阵和战法,了解击鼓鸣金等军事号令。每隔三年,则举行更大规模的集体军事训练。我们看古代打仗的小说,经常有鸣金收兵一词,鸣金即鸣铎,就是摇大铃铛。宝铎含风,响出天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后铎的作用更主要集中于乐器和建筑装饰了。目前我们能经常见到的就是古建筑四角的铎铃装饰。

往期精选

为什么贵的茶反而口感很“清淡”?

人到中年,茶才是良药!

江湖漂泊,谁是你的茶器?

永不淘汰的紫砂经典壶型,看看你有几把?

排版编辑:茶情报,图文来源于网络,贵在分享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ianxua.com/pxzz/9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萹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