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萹蓄 > 萹蓄主治 > 正文 > 正文

近古篇得众动天,力挽狂澜,匡扶中医之民国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2 15:10:43
科学从来不是中医的敌人,人心才是。一切试图想要消灭中医的阴谋,都是人心与利益在作怪。百年国耻,中华民族国势积弱,文化自信荡然无存,中医事关国民生命与健康之安全,首当其冲。故,西方列强,狼子野心,无不欲灭之而后快。痛,国民愚昧,崇洋媚外,视华夏医学如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助洋人阴谋得逞,致华夏医学摇摇欲坠,可悲可叹。我辈中人,应当借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复兴中医,方可无愧于列祖列宗。

施今墨——生于晚清,长于民国,一生光明磊落,正义凛然,无私奉献,为医家之典范,有人称他是民国最具才华横溢的医家。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在中医近代医史上,贡献巨大,堪称历史佳话,流芳百世。年汪精卫提出《取缔中医案》,施今墨出面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联合各省中医代表齐往南京请愿,获胜,史称”废除中医“。话说中医发展到了民国时期,可谓是杏林高手如云,百家争鸣。但是近代能称得上中医教育家,思想家的中医大家,惟施今墨有此美誉。纵观施今墨一生,堪称波澜壮阔,快意人生。

施今墨年幼习医,20岁便精通医理,并独立行医。曾追随黄兴等革命先驱,并参加了辛亥革命。后因不满尔虞我诈的封建官僚作风,遂弃政行医,践行”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优良传统。此后数年间,施今墨便成为医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凭着高超医技,声名鹊起。孙中山,杨虎城,汪精卫等人都曾亲眼见识施今墨医术,大赞不已,无不心悦诚服。汪精卫推行废除中医,被施今墨前往劝阻,有人提议汪母患痢病重,何不找施今墨诊治。汪精卫无奈,同意试试。施今墨凭脉,每言必中,使汪精卫的岳母心服口服,频频点头称是。处方时施今墨说:“安心服药,一诊可愈,不必复诊”。病危至此,一诊可愈?众人皆疑。据此处方仅服数剂,果如施今墨所言。汪精卫这才相信中医之神验,题字送匾《美意延年》(出自《荀子·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自此再不提取消中医之辞了。在全国舆论压力下,国民政府只得收回成命,批准成立中央国医馆,任命施今墨为副馆长。中医终于以妙手回春的疗效,赢得了生存的权利。

施今墨医德高尚,仁心满怀,谦虚友爱,平易近人。他对同道非常敬重宽厚,从不贬谪他人,亦从不评论同道处方用药,深知各有各的路数心得。他常说:人家说我是名医,其实我这一辈子还是没见过的病多,看不好的病多。谦虚如斯,实事求是,堪称医者典范。可不像今日之医,瞎猫碰上死耗子,治愈一例半例,便能吹上一辈子,甚者病人未愈,便已开始吹牛,捏造事实,无非就是标榜自己,借此打造自己的形象,只为追名逐利也。

建国后,施今墨向周理提出建议,成立中医科学研究院,医院,中医医学院,为提高中医药地位作为巨大贡献。并献出了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硬变、肝脾肿大、气管炎等十大验方。以后十大经方中的“高血压速降丸”、“神经衰弱丸”、“感冒丹”、“气管炎丸”被制做成药,畅销海内外。后来,他又献出了上百个验方,均被国家收藏。后经门人整理,已出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

施今墨医术清奇,时而独到,时而华贵。既擅用对药,攻人不备,谈笑之间,便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往往令人叹服不已。又擅用大方,配伍严谨,有法有度,彰显其华贵大方,非常人能及之气度,中医药界行家无不称赞不绝。施今墨在《伤寒论》《金匮要略》方面的造诣之深厚,达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这与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有莫大的关系。施今墨认为:医者不可执一药以论方,不可执一方以论病,不可专一家之好而有失,不可肆一派之专以致误。这与仲圣之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有异曲同工之妙。他非常重视《内经》中的气血理论指导,并提出以阴阳为总纲,表、里、虚、实、寒、热、气、血为八纲,合称十纲辩证的观点。在治疗外感温热病上,他提出凡内有蕴热,便易招致外邪,表证不可只知发汗,还应注意“清里热”,在“解”与“清”二字上仔细推敲,创立了“七解三清”、“五解五清”、“三解七清”等法,使用得当,便效果极佳。为了振兴中医事业,医院,办过药厂,但都失败了。最终施今墨认识到:振兴中医在于人,要有高质量的中医人才,必须办学,使自己的学术思想最终为更多的中医所掌握,中医事业就会有长足的发展。年,施今墨筹办了华北国医学院。他热爱祖国医学,但不讳中医之短,不嫉西医之长,大力提倡革新中医。他明确指出:“吾以为中医之改进方法,舍借用西医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实无别途”。他把这一思想也贯彻到办学方针之中。在华北国医学院的课程设置上,以中医理论为主,设立《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温病条辨》等课程。办学的十几年中,共办16期,毕业学生余人,现分布在全国,都是中医的骨干,为中医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最后施今墨先生认为,西医学并非一无是处,而许多西医的仪器设备还有助于诊断明确,所以并不排斥西医。但他认为,西医在治疗方法上不如中医多样有效,故始终坚持中医的辨证论治。他疗效卓著,名声大噪。他说:“治疑难大症,必须集中优势兵力,一鼓作气,始能奏效,因循应付,非医德也。

作者按:施今墨先生医德品行,医术医技,无不彰显大仁大义。正所谓医之大者,为国为民,我想可能就是指施今墨先生这样的大医也。施今墨先生在对药方面的运用,堪称神来之笔,精妙绝伦,让人向往不已,我亦如此。遣方用药极具独到之处,用药大胆且轻重自如。据说其用黄芪曾用克之多,令小辈们瞠目结舌。只可惜,今人早已习惯了以物易价,如果处方简易,病家反而觉得如此简单,岂能治病乎,早已不知何为大道至简。不但病家如此,即是医者也无不如此,此为医道信仰,遗失殆尽。施今墨先生提出十纲辩证的理论原则,注重气与血方面的论述,也是我辈中人不可多得的思想指导。《内经》曰:人之所有者,气与血耳。

淋证——《黄帝内经》中最早记载”淋“”淋溲“”淋满“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又曰:小便赤黄,甚则淋。《金匮要略》曰:“小便如浆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泌尿系统结石在中医学中属“砂淋”“石淋”“血淋“及腰痛的范畴。

其病因病机《丹溪心法》曰: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中藏经》云:虚伤真气,邪热渐深,又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由此可见华夏医学对泌尿系统结石在病因、病机方面已有详细描述,结石的主要病机是湿热之邪蕴结下焦,煎熬尿浊杂质,结为砂石,停阻于肾系。根据中医“异病同治”将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归为“砂淋”“石淋”“血淋“及“腰痛”,治要原则是清热利湿化石,初病当清利湿热、通淋化石,久病宜攻补兼施,侧重补肾护脾。若攻邪太过,或病久正虚,则不易排石化石,需详审病情。

肾之精气不足者,或久服通淋排石之药而损伤肾气者,惟温肾益气,滋肾填精,扶正固本,方为正治。结石久滞,络脉不通,则宜辅以化瘀,更有利于消化结石。

尿石病属于中医的石淋范畴,这是一种共识,但是古人之石淋与今人之石淋的致病因素,大有不同,比如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等,医者应当鉴古察今,另辟蹊径,以奏其效,方可百胜百战。

中医药对于治疗结石1.0cm疗效,不但极具安全,且疗效甚佳,通常病情不复杂者,十日八日便愈。

冬葵子,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怀牛膝,王不留行,赤芍,川芎,郁金,桃仁,沉香,萹蓄,滑石,车前子,枳实,甘草。

冬葵子、金钱草、海金沙通淋排石;萹蓄、滑石、车前子清热利湿;王不留行、赤芍、川芎、郁金、怀牛膝、桃仁、沉香活血通络,化瘀止痛;鸡内金、枳实化坚消积滞而运脾,与利水通淋的金钱草伍用,有消石排石、运脾利水之功效;甘草和中。全方共奏清热利湿,行气化瘀,通淋排石之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ianxua.com/pxzz/10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萹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