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以万计的中药名,蕴藏着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信息。通过对常用中药名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古人对中药的认知方法,同时也帮助我们对中药的特征形状进行联想记忆。
今日列出「利水渗湿药」的药名释义与横向对比,同学们可以边看,边回想下列中药的功效、主治、性味归经,想不起来时,要立即翻阅资料,才能加强记忆。
利水渗湿药祛·药名释义
茵陈蒿
“此草似青蒿而不香,叶背色白,经冬不死,至春则更因旧苗而生新苗,故有因陈之名”(《本草便读》)。本品因生长特性而得名。
泽泻
“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功用而得名。
葫芦
“壶,酒器也;卢,饭器也,此物各像其形,又可为酒饭之器,因以名之”(《本草纲目》),本品因形状而得名。
椒目
本品药用植物花椒或青椒的种子,“其子光黑,如人之瞳人,故名之椒目”(《本草纲目》),本品因色黑及形状而得名。
海金沙
本品药用植物的孢子,“其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者,神异之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形、色而得名。
萆薢
本品“力能外拓而性复下趋,故驱风寒湿而解之于至卑,此所以谓萆薢也”(《本草思辨录》)。因功用而得名。
滑石
本品为矿石类药物,其“性滑利窍,其质又滑膩,故以名之”(《本草纲目》)。
石韦
《本草纲目》云:“柔皮曰韦”。本品药用植物的叶片,该植物“蔓延石上,生叶如皮”(《名医别录》)且柔软,故名石韦。
虎杖
“杖言其茎,虎言其斑”(《本草纲目》)。本品药用其根茎和根,茎表面散在着红色或紫色的斑点,因药用部位和茎上的斑点而得名。
木通
本品药用其藤茎,古称“通草”。因茎中“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本草纲目》)。
车前
“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本草纲目》),故曰“车前”;药用其种子谓“车前子”,药用其全草谓“车前草”。
利水渗湿药·横向对比
一、利水消肿药:茯苓,猪苓,薏苡仁,泽泻
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猪苓
利水渗湿
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泽泻
利水渗湿,泄热
__二、利尿通淋药
1、清肺:车前子,石韦
车前子
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明目,清肺化痰(包煎)
石韦
利尿通淋,凉血止血,清肺止咳,血淋
2、下乳:木通,通草,冬葵子
木通
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
通草
清热利水,通气下乳
冬葵子
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
3、其他:滑石,萹蓄,瞿麦,地肤子,萆薢,海金沙,灯芯草
滑石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清热收湿敛疮,包煎(六一散)
萹蓄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瞿麦
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地肤子
利尿通淋,祛风止痒;止痒要药(土茯苓,白鲜皮,地肤子:止痒)
萆薢
利湿浊,祛风湿(白膏淋)
海金沙
利尿通淋,止痛。尿道涩痛
灯芯草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1-3g)
__三、利湿退黄药:金钱草,广金钱草,连钱草
金钱草
利湿退黄,解毒消肿(砂石淋,胆石症)
广金钱草
利湿退黄
连钱草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虎杖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
茵陈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获取完整内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ianxua.com/pxxw/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