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萹蓄 > 萹蓄性味 > 正文 > 正文

中药20方剂10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3 9:41:08
河南女大学生因畸形恋惨遭碎尸 http://www.weimeis.com/xtjx/5524.html

二、薏苡仁

1.药用来源: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2.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3.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解毒散结。

4.主治病证:水肿,小便不利,脚气(常配伍茯苓);脾虚泄泻(常配伍人参);湿痹拘挛(常配伍独活);肺痈,肠痈(常配伍苇茎)。

5.用法用量: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6.使用注意:津液不足者慎用。本品性质滑利,孕妇慎用。

三、泽泻

1.药用来源: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2.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膀胱经。

3.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4.主治病证: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常配伍茯苓);淋证,遗精(常配伍木通)。高脂血症。

5.用法用量:煎服,5-10g。

6.使用注意:无。

四、猪苓

1.药用来源: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2.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3.功效:利水消肿,渗湿。

4.主治病证: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常配伍茯苓)。

5.用法用量:煎服,6-12g。

6.使用注意:无。

五、香加皮

1.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肝、肾、心经。

2.功效: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3.主治病证: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证。

4.用法用量:煎服,3-6g。浸酒或入丸散,酌量。

5.使用注意:本品有毒,服用不宜过量。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一、车前子

1.药用来源: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2.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3.功效: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止咳。

4.主治病证:淋证,水肿(常配伍木通);泄泻(常配伍白术);目赤肿痛,目暗昏花,翳障(常配伍菊花);痰热咳嗽(常配伍瓜蒌)。

5.用法用量:煎服,9-15g。宜包煎。

6.使用注意:肾虚精滑者及孕妇慎用。

二、木通

1.药用来源: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2.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心、小肠、膀胱经。

3.功效: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

4.主治病证:热淋涩痛,水肿(常配伍车前子);口舌生疮,心烦尿赤(常配伍生地黄);经闭乳少(常配伍红花)。

5.用法用量:煎服,3-6g。

6.使用注意:本品不宜过量服或久服,孕妇慎用,内无湿热者、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慎用。

三、通草

1.药用来源: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2.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3.功效: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4.主治病证:淋证,水肿(常配伍冬葵子);产后乳汁不下(常配伍穿山甲)。

5.用法用量:煎服,3-5g。

6.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四、滑石

1.药用来源: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

2.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

3.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收湿敛疮。

4.主治病证:热淋,石淋,尿热涩痛(常配伍木通);暑湿,湿温(常配伍甘草);湿疮,湿疹,痱子(常配伍黄柏)。

5.用法用量:煎服,10-20g。滑石粉宜包煎。外用适量。

6.使用注意: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慎用。

五、石韦

1.药用来源: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和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

2.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

3.功效: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4.主治病证:淋证(常配伍当归);肺热咳喘(常配伍鱼腥草);血热出血(常配伍侧柏叶)。

5.用法用量:煎服,6-12g。

6.使用注意:无。

六、瞿麦

1.药用来源:石竹科植物瞿麦或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

2.性味归经:苦,寒。归心、小肠经。

3.功效: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4.主治病证:淋证(常配伍萹蓄);闭经,月经不调(常配伍桃仁)。

5.用法用量:煎服,9-15g。

6.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七、萆薢

1.药用来源:薯蓣科植物绵萆薢、福州薯蓣或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

2.性味归经:苦,平。归肾、胃经。

3.功效: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4.主治病证:膏淋,白浊(常配伍益智仁),治膏淋要药;风湿痹痛(常配伍附子)。

5.用法用量:煎服,9-15g。

6.使用注意: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八、海金沙

1.性味归经: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

2.功效:利尿通淋,清热止痛。

3.主治病证:水肿,淋证,为诸淋涩痛的要药。

4.用法用量:煎服,6-15g。宜包煎。

5.使用注意:肾阴亏虚者慎服。

九、萹蓄

1.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膀胱经。

2.功效: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3.主治病证:淋证;虫证,湿疹,阴痒。

4.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者加倍。外用适量。

5.使用注意:脾虚者慎用。

十、地肤子

1.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肾、膀胱经。

2.功效:利尿通淋,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3.主治病证:淋证;阴痒带下,风疹,湿疹。

4.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5.使用注意:无。

十一、冬葵子

1.性味归经:甘、涩,凉。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2.功效:利尿通淋,下乳,润肠。

3.主治病证:淋证;乳汁不通、乳房胀痛;便秘。

4.用法用量:煎服,3-9g。

5.使用注意:本品寒润滑利,脾虚便溏者与孕妇慎用。

十二、灯心草

1.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2.功效:利尿通淋,清心降火。

3.主治病证:淋证;心烦失眠,口舌生疮。

4.用法用量:煎服,1-3g。外用适量。

5.使用注意:无。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一、茵陈

1.药用来源: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2.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3.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4.主治病证:黄疸(常配伍栀子);湿疮瘙痒(常配伍黄柏)。

5.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6.使用注意: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二、金钱草

1.药用来源: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2.性味归经: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3.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4.主治病证:湿热黄疸(常配伍茵陈);石淋,热淋(常配伍海金沙);痈肿疔疮、毒蛇咬伤(常配伍蒲公英)。

5.用法用量:煎服,15-6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6.使用注意:无。

三、虎杖

1.药用来源: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

2.性味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3.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泄热通便。

4.主治病证: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常配伍茵陈);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常配伍地榆);经闭,癥瘕,跌打损伤(常配伍桃仁);肺热咳嗽(常配伍枇杷叶);热结便秘。

5.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6.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四、珍珠草

1.性味归经:甘、苦,凉。归肝、肺经。

2.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3.主治病证:湿热黄疸,泄痢,淋证;疮疡肿毒,蛇犬咬伤;目赤肿痛;小儿疳积。

4.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5.使用注意:苦凉之品,阳虚体弱者慎用。

第五节清虚热

一、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牡丹皮。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用法:水煎服。

方解:

鳖甲:滋阴退热,为君。

青蒿:清热透络,引邪外出,为君。

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

生地:滋阴凉血,为臣。

知母:滋阴降火,为臣。

牡丹皮:泄血中伏火,助青蒿清透阴分伏热,为佐。

加减应用:若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去生地,加天花粉;兼肺阴虚,加沙参、麦冬;小儿夏季热,加白薇、荷梗。

注意事项:阴虚欲作动风者不宜用之。

二、清骨散《证治准绳》

组成: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

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配伍特点:集大队退热除蒸之品于一方,重在清透伏热以治标,兼顾滋养阴液以治本,共收退热除蒸之效。

三、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

组成:地骨皮、柴胡、鳖甲、秦艽、知母、当归、青蒿、乌梅。

功用: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主治:阴亏血虚,风邪传里化热之风劳病。

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口干咽燥,午后潮热,咳嗽,困倦,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伍特点:养阴清热与和解祛风并进。

四、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组成: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黄芪。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配伍特点:养血育阴与泻火彻热并进,标本兼顾,使阴固而水能制火,热清则耗阴无由;益气固表与育阴泻火相配,育阴泻火为本,益气固表为标,以使营阴内守,卫外固密,于是发热盗汗诸症相应而愈。

第六章祛暑剂

一、祛暑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概念: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祛暑剂。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2.适应范围

适用于夏月暑热证。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故暑病多表现为身热、面赤、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或洪大等一系列阳热证候。

3.配伍规律

对于单纯冒暑受热,治宜清热。暑多夹湿,祛暑剂中每多配伍祛湿之品,是为常法,但须注意暑湿主次轻重。

4.注意事项

由于暑病挟湿最为常见,故使用祛暑剂时,每多配伍祛湿之品,是为常法,但亦应注意其主次轻重。如暑重湿轻,则湿易从热化,祛湿之品不宜过于温燥,以免燥灼津液;如湿重暑轻,则暑为湿遏,祛暑又不宜过用甘寒,以免阴柔碍湿。

二、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组成: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

功用: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主治:暑温夹湿,复感于寒证。

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舌苔白腻,脉浮而数者。

用法:水煎服。

方解:

香薷:发汗解表,祛暑化湿,以除寒热。

鲜扁豆花、银花、连翘:取其清透上焦气分之暑热,以除热解渴。“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故又佐以辛温之厚朴,合香薷以化湿除满而解胸闷,去腻苔。

加减应用:无。

注意事项:无。

三、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

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用法:水煎服。

方解:

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为君。

西瓜翠衣:清热解暑,为君。

荷梗:解暑清热,为臣。

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为臣。

黄连: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为佐。

知母:滋阴泻火,为佐。

竹叶:清热除烦,为佐。

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

加减应用:暑热较高,加石膏;暑热夹湿,去麦冬、石斛、知母,加藿香、六一散;暑热不盛者去黄连;小儿夏季热者,去黄连、知母,加白薇、地骨皮。

注意事项:本方因有滋腻之品,故暑病夹湿者不宜使用。

四、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

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配伍特点:祛暑散寒配行气化湿,使暑邪祛、寒湿化、阴暑解。

五、清络饮《温病条辨》

组成:鲜荷叶边、鲜银花、西瓜翠衣、鲜扁豆花、丝瓜络、鲜竹叶心。

功用:祛暑清热。

主治: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

身热口渴不甚,头目不清,昏眩微胀,舌淡红,苔薄白。

配伍特点:诸药合用,药性清凉芳香,轻清走上,有清透肺中暑热之效。方中六药多用鲜者,取其气清芬芳,清解暑热之效更优。

六、六一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组成:滑石、甘草。用量:6:1。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

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配伍特点:药性平和,清热而不留湿,利水而不伤阴。

七、桂苓甘露饮《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组成:茯苓、炙甘草、白术、泽泻、官桂、石膏、寒水石、滑石、猪苓。

功用: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主治:暑湿证。

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及霍乱吐下。

配伍特点:本方寒热共用,清不至于助湿伤脾,温不至于助暑化热,但其配伍用药,究以清暑利湿之力较大,故对暑湿俱盛,症情较重者适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ianxua.com/pxxw/7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萹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